一說5G好多人就說現階段沒用,只能用來測速,套餐太貴了等等。可是,明明是用4G套餐也可以用5G網(雖然不能滿速)。消耗同樣的流量下,使用5G大大縮短下載速度,這難道不夠吸引人嗎?再說,現在各地都在加快5G的布局,說不定到今年底四五線城市都能全覆蓋了呢?
因為有些人對未來的想象力有限,認為5G只是相對于4G例行地提升一下網速……其實,5G設計之初就是為物聯網設計的,這不是噱頭!目前離我們近、比較有感知的就是車聯網,僅這一小塊就有無限的市場前景。
物聯網的英文叫 The Internet of things,另外也有一句大家熟知的話叫 Everything is possible,萬物互聯的時代,很難確定會產生多少未知的情景。先不說共享單車這樣的原始案例,例如只需掃描一顆蘋果就能得知它原產哪里,什么品種,多少價格,那么是不是可以暢想無人超市,無人酒店這樣近在咫尺的應用場景呢?
舉個略微尷尬的實際例子,我們觀看電視節目中,一般兩地主持人聯線時,通常看到這邊主持人發去問候之后,往往要好幾秒那邊人才從一動不動的狀態中接收到信息,進而回應。另外比如在和5G機器人猜拳游戲中,機器人利用低時延、高速率的優勢,每次捕捉到你的出手,從而極速做出對應回應,立于不敗之地。雖然很多5G實際商用的場景還未落地,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擁有如此優勢的5G網絡可以應用到廣泛領域,例如遠程手術、無人駕駛、智能拖拉機等場景。
大家對于5G的關注,更多的是5G把傳統的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拓展到了各行各業。按照原來的通信場景,確實不太需要很大的帶寬與很低的時延,但是對于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通信(高同步性),對于時延的要求便極高,還有視頻和海量物聯網的接入場景,對于帶寬的需求又有著很大的提升。
所以重要的并不是強調5G技術先進性的問題,而是它能夠給應用市場帶來怎樣的接受程度。技術為上論的偏見是不可行的,從行業發展來看,終能被市場接受的技術才是合適的技術。
所以不能單純的說5G無用,我們有理由相信,5G未來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