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維修行業的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初,不過十幾年的歷史,然而這十幾年通訊行業的變化太大了。當年誰要是拿個 “ 大哥大 ” 在街上邊走邊侃,回頭率肯定超100%,而如今要是街邊蹬三輪收廢品的從兜里掏出個彩屏手機聊天,誰也不會覺得奇怪。當年 “ 大哥大 ” 在人們心目中是 “ 身份的象征 ” ,因為一部 “ 大哥大 ” 的價格是兩三萬元,大筆的入網費、通話費更是普通收入者消費不起的。正是因為 “ 大哥大 ” 如此的 “ 珍貴 ” ,也因為那時手機用戶很少懂得手機的功能和使用常識,使嶄露頭角的手機維修業者狠狠地賺了一筆。經歷過的人都會坦言,那時的手機維修是暴利的:修復雜一點的故障維修費上千元司空見慣,就連換個天線,價格也要上百元.如此的暴利讓許多人心里癢癢,于是有些人以各種名義在社會上辦起了手機維修培訓班,吸引了大批發財心切的人。許多人經過所謂的 “ 培訓 ” 后匆忙開業,而他們的水平是連換機殼都困難,更不要說修理了。
在2000年前后,各城市手機店的數量達到了 “ 鼎盛 ” 時期,真可謂如 “ 雨后春筍 ” ,遍地開花。從業者多了,競爭激烈了,那些技術不精而又不能有所長進的人紛紛關業大吉。這邊有撤出的,那邊就有新開張的,此起彼伏。于是有些業者開始了 “ 自殺式 ” 的價格競爭,這對整個行業起到了很大的消極作用。經過幾年的混亂競爭,到近一兩年,通訊市場基本穩定了。
手機維修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而且是長久的。手機從當年的 “ 身份象征 ” 演變為今天百姓必備的實實在在的通訊工具,再到將來融通訊與多媒體為一體的個人電子商務、生活助理,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密不可分。
現在人們手機的擁有量和前幾年比可謂多得驚人,而且還在逐年增長。這一點不用翻看報紙雜志上枯燥的統計數字,你只需看一看身邊的人手機擁有量就足以說明問題了。在市區,除了老人和小孩,幾乎是人手一機。手機是精密的電子產品,而且是隨身攜帶的,除了一些設計缺陷和正常老化,還難免磕磕碰碰,受潮進水,它的故障發生率要高出家電和電腦幾倍甚至幾十倍。這么多的手機出了故障去哪兒修?售后服務嗎?售后服務只保修一年內的質量問題,過了一年的和一年內人為損壞的,是要收維修費的,而且費用高得驚人。
以2005年1月份的價格舉例:一部XX品牌的T408手機顯示不正常,經筆者檢測為排線損壞,以90元的價格為其更換了排線,一切恢復正常。而同一部手機在這一品牌的售后服務則被告知,需更換總成,不提供換排線的業務,價格為980元。按當時的市場行情,在二手機市場買一部八成新全套配置的同型號手機,價格高也就900元;一部XXX品牌的8210手機,無信號,經檢測為VCO損壞,我們已80元的價格修好,而該品牌售后服務告知需返廠維修,價格在250元以上。一部二手的8210頂多值200元。售后服務如此高昂的維修費絕大多數顧客都不能接受,眾多手機用戶找誰修?當然是找他們自己信得過的,技術過硬價格合理的手機維修商。維修手機的主力軍一直都是這樣的專業維修店。
小編曾聽到個別退出維修行業的業者抱怨,說這一行不行了。這個 “ 不行了 ” ,深究起來有兩層含義:一是這個行業已經告別了過去的暴利年代,這是事實?,F在很少聽到誰單搞維修一天能掙兩千多元的,而六七年以前,這種情況時有發生,暴利嘛!第二個含義是這個業者本身適應不了如今的行情了,從技術到心理都跟不上了。手機近幾年更新換代太快,功能不斷增多,品牌、型號也不斷增多。從維修角度講,那些功底不深,又不能積極進取的人,對新型手機的故障總是束手無策,時間一長難免被淘汰出局。
事實上,任何一個行業,只要它存在,就不能說它不是一個好行業。只有從業的人不行,而沒有哪個行業本身不行。維修鐘表這個行業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吧,手表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是人們看重的 “ 三大件 ” 之一,而現在便宜的手表才幾元錢一只,變化如此之巨,那些修表的人不是依然在以修表為生嗎?還有家電維修,不管家電從功能到價格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那些修了幾十年家電的家電技師們不還在維修家電嗎?當然,這兩個行業和手機維修相比,利潤要少得多了。
目前從事手機維修的人不少,但能做到 “ 精 ” 的并不多。筆者認為,選擇了一個行業,就要努力把它做 “ 精 ” ,這是很關鍵的。手機店不是多嗎?若是別的店里接的活他修不好,都拿到你這里來修,豈不是在你周邊手機店越多越好嗎?來我這里的學員,在學習中我都告 訴他每一步應該做到什么程度,他們做到了,結果自己開業不久,就有同行拿修不好的手機找他們去修,這是極好的開端,以這樣的高起點從事手機維修,必然會越干越出色。
根據國家政策來看,隨后對各行各業將會越來越嚴格管控。隨后這么多的手機維修店,可能會因為技術不夠好,資質不高而被那些服務很好,用戶反饋較好的維修店取代。隨后大部分比較差的手機維修店,將會無法生存,留下高質量的維修店服務大眾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