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日,各大運營商開始實施手機實名制。電信內部人士稱,實名制以后,用戶的個人信息將和公安局身份系統連接,這就為運營商開展手機支付提供了可能。更有電信運營商人士透露,推行手機實名制的一個重要功能在于為全民手機支付鋪路;增加用戶黏性和安全指數,為電信企業在移動互聯網格局中占得先機,也是這一政策的一個初衷。
轉折點
根據工信部要求,9月1日起,凡購買預付費手機卡的用戶必須提供真實的身份證件,由運營商存入系統留檔。考慮到報刊亭尚不具備核查實名制的條件,因此近期將暫緩在各報刊亭銷售各種手機號卡。來自北京市郵政公司的消息稱,條件成熟后報刊亭將恢復銷售,屆時客戶需提供身份證信息并填寫“入網登記單”。
目前,國內手機用戶的總數超過8億。如何將8億用戶轉換為有效用戶,是試圖打造互聯網公司的電信運營商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根據運營商的統計,截至今年6月,國內手機用戶未實行實名登記的用戶超過3.2億。這個數字意味著目前接近40%的電信用戶,無法開展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增值服務。
長期以來,社會渠道網絡雖然為三大運營商發展用戶拓寬了路徑,但是,不登記、離網率高也是電信業的心病,再加上攜號轉網政策的出臺,更使其用戶黏性變得不可控制。
當電信業已經毋庸置疑地將自身定義為移動互聯網中的一角,丟失用戶黏性的被看做是戰略性缺陷。想要在新的競爭格局中成為先行者,必須做的一步即是對用戶的重新梳理和掌控。
對此,電信運營商將用三年時間進行老用戶的補登記工作。
為金融準備
電信運營商覬覦手機銀行業務已久。通過入股浦發銀行,獲得金融業務牌照的移動則更顯得迫不及待,手機銀行帶給移動的將是一個類金融類性質的全新業務。2010年,移動業務將主要集中在移動互聯網和手機支付兩大模塊。
海外3G發展得早的地區,早已實行實名制。日本和韓國早有電信運營商兼具銀行業務先例。NTTDoco-mo就好像一家銀行,旗下DCMX品牌的移動支付業務,可以實現信用卡的功能,用戶使用DCMX業務無需在信用卡中預存金額就可以透支消費。
根據有關研究,移動支付業務在直接收入方面帶給電信運營商的價值有限,但在推動電信運營商整體績效提升卻意義巨大。例如,由于支付便利性的提升和購買習慣的形成,用戶購買和使用運營商提供的其他相關內容與應用的積極性將有所提升。
梳理運營商的重要步驟即可發現,手機實名制既是電信運營商的必由之路,也是謀劃已久的既定戰略。
2008年,電信運營商獲得3G牌照,帶寬更高的移動上網,使移動互聯網全民應用成為可能。為了普及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增值服務,電信、聯通和移動先后啟動千元智能手機計劃。在發展互聯網業務方面,移動走在前面,率先入股了浦發銀行,獲得金融資質。電信和聯通也沒有放棄對移動支付標準的爭奪。